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抛光机器人面对工厂恶劣的打磨环境有着的优势,即不受环境光的影响,精度也能满足铸件后处理的要求。通过数据驱动的预测方法可以在线预测打磨精度。
打磨表面粗糙度被认为是加工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然而,由于磨粒分布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很难预测。为了准确地估计抛光表面的粗糙度,有必要用多种方法获得打磨去除的材料量。通过打磨去除的材料量与多个参数有关,例如进给速度、转速、接触应力、打磨时间、工件材料、工件的几何特征以及磨头的状况。为
广泛使用的基于模型的方法是普雷斯顿方程,根据该方程,打磨期间的材料去除率与压力和介质与工件之间的相对速度成比例。







表示由传感装置获得的待抛光工件的数据模板;待抛光工件的局部模板特征;通过精细配准显示B在A中的位置。配准后便于磨具规划工件的加工路线,可以大大提高加工精度。高精度匹配对于自动打磨至关重要。
上述基于2.5D局部特征信息的打磨方法,深度方向精度较低,可用于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使用局部信息抛光的缺点是需要额外的步骤来获得表面信息,并且像2D方法一样,这需要从单独的特定视点进行表示。


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受到材料和环境的严重影响。基于2.5D局部特征信息的打磨方法采用基于传感装置的特征识别算法和深度预估方法相结合,实现基于部分深度信息的打磨深度;但是深度信息不准确,特征识别需要多次设置。基于设计模型和三维点云对比打磨方法,可以使用激光传感器和配准算法获得具有三维信息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为路径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
表1说明工业机器人在加工大型零件方面有优势。与数控机床相比,机械臂在成本方面表现较好,空间大,灵活性好,但进给的一致性较差。大型或轻型工件的机器人加工难以实现自动化,串联结构刚度低,导致加工过程稳定性差。因此,并联打磨机器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